糖友們,你們是否經常感到無緣無故的疲憊,全身無力,整天頭腦不清醒,晚上難以入睡,工作時提不起精神,記憶力也逐漸減退?更讓人苦惱的是,即使休息
據臺灣《聯合報》報道,島內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奧密克戎流行期,上周新增623例并發癥住院確定病例,與前一周329例相較,幾乎呈倍數成長,死亡人數亦然,新增38人死亡,而前一周為20人。臺疾病管制部門發言人曾淑慧表示,感染能力更強的KP.2、XDV.1占比愈來愈高。
臺疾病管制部門實驗室觀察發現,目前JN.1變異株仍為新冠疫情的主流病毒,本土占比約有60%,而其衍生株“KP病毒”系列,如KP.2、KP.3,占比上升趨勢明顯,KP.2占比達13%、KP.3達9%。
針對JN.1及其衍生毒株,有專家指出感染后需盡早使用抗病毒治療。不僅僅是免疫脆弱群體,對于青壯年來說,感染后盡早使用抗病毒治療也有利于減輕其癥狀,同時減少病毒傳播和長新冠癥狀的持續。
3CL靶點+利托那韋療法滿足嚴格安全性標準
目前,小分子抗病物是我國推薦的主要抗病毒治療方案之一。國內獲批的幾款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物,按照靶點可以大致分為兩種:3CL蛋白酶和RdRp抑制劑,樂睿靈(來瑞特韋片)、先諾欣(先諾特韋/利托那韋片)及Paxlovid(奈瑪特韋/利托那韋片)同屬于3CLpro抑制劑,民得維(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)、阿茲夫定和莫諾拉韋膠囊屬于RdRp抑制劑。
Paxlovid(奈瑪特韋/利托那韋片)在全球范圍臨床后研究最廣泛、深入,美國、中國香港、以色列等地已開展了多項針對該藥物的真實世界研究。該藥物從“緊急使用授權”正式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(FDA)批準。FDA表示,“批準表明Paxlovid(奈瑪特韋/利托那韋片)已經達到了本機構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。”
Paxlovid(奈瑪特韋/利托那韋片)針對3CL靶點,采用“奈瑪特韋+利托那韋”藥物組合。國內藥物中,先諾欣也針對相同靶點、采用“先諾特韋+利托那韋”組合療法。3CL靶點高度保守,不易受病毒變異影響,同時安全性高,無生殖毒性和遺傳毒性。聯用利托那韋輔助用于抗病毒治療已有相當長的歷史,無論Paxlovid的奈瑪特韋還是先諾欣的先諾特韋,在利托那韋的幫助下,都可以延緩兩種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分解,起到延長藥物作用時間,提高抗病毒的效果。相較樂睿靈這種單藥,效果更佳。
藥物相互作用≠副作用
雖然聯用利托那韋療法是目前最主流的新冠治療方法,其還是因為需要注意“藥物相互作用”而經常被誤解。但一個應該被修正的理念是,“藥物相互作用”并不等于“藥物副作用”。
藥物相互作用是指在同時使用不同藥物時,這些藥物之間可能會產生相互干擾,影響藥物的療效、代謝、吸收或排泄等過程。其主要原因在于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和作用機制的復雜性。不同藥物可能通過共同的酶系統進行代謝,導致藥物之間的競爭,進而影響藥物的濃度。此外,藥物可能改變胃腸道的 pH 值、影響吸收速度,或者干擾藥物在體內的分布,從而引發相互作用的問題。
副作用其實是指藥品不良反應,主要表現為按照正常的用藥方案使用藥物以后,出現的一些和用藥目的無關的作用,比如毒性作用,一般都是的。
感染新冠后,患者如果正在服用處方藥,應及時咨詢醫生或查詢“藥物相互作用”小程序,了解藥物之間是否存在“藥物相互作用”。如果存在“藥物相互作用”,應在新冠治療期間停止處方藥的使用。在新冠痊愈后3天,再恢復處方藥的使用。
新冠感染后抗病物先諾欣宜盡早使用
從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》中得知:抑制病毒復制對控制新冠病毒感染進展至關重要,抗病毒治療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。應結合患者病程病情,宜盡早合理選用新冠感染抗病。
目前,國內已有七款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獲批上市。其中,先諾欣因其有效性受到許多患者的青睞,成為民眾心目中的“新冠專用藥”。
先諾欣(先諾特韋片/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)是我國自主研發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創新藥,其中的先諾特韋片的可以抑制3CLpro蛋白酶,而3CLpro蛋白酶在病毒復制過程中不可或缺,抑制3CLpro蛋白酶等于從源頭上阻止病毒復制,失去感染正常細胞和擴散的能力。
再聯合低劑量的利托那韋片,有助于減緩先諾特韋片在體內的代謝或分解,從而提高先諾特韋片的血藥濃度,提高抗病毒效果,加快發熱、乏力、咳嗽、咳痰等新型冠狀病毒癥狀的恢復。
先諾欣的三期臨床數據,以患者急性感染期癥狀消失持續超過2天為主要重點,研究結果顯示服藥使感染者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縮短了1.5天,而對于重癥高風險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縮短了2.4天,核酸轉陰時間縮短了2.2天。所以在新冠檢測呈陽性后宜盡早使用新冠抗病毒特效藥先諾欣,縮短病程,并避免病情向重癥轉變。
同時,公眾在購藥選擇上可以通過電商平臺新冠小分子藥購買渠道,足不出戶最快半小時獲取藥品。或者前往就近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開取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藥物,并遵照醫囑服用。外出時,應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場所,佩戴好口罩,勤洗手、常通風、保持社交距離、清潔消毒等良好衛生習慣。日常生活應保持充足的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選擇清淡、有營養的食物,促進身體盡早恢復。